行测逻辑判断:看清“真、假另有他因”,备考少走弯路
近年来,可能性推理的题目难度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选项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以前大家对于另有他因这一类型的选项是能够一眼辨别出来的,但这几年也逐渐感到了吃力,怀疑自己退步了,其实是因为这类选项的新误区出现了——假另有他因。我们都知道,另有他因的本质是提供了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结果,进而来说明不是题干的原因导致的,起到削弱的作用。
那么“另有他因”和“假另有他因”具体区别在哪呢?简单来说,对于题干中A导致B这一因果关系,“另有他因”指的是在与题干A同时期、同主体的情况下,C导致B,可以削弱;“假另有他因”指的是,其他情况下也能导致B,没有建立其他情况与题干A之间的关系,不能削弱。我们通过题目来具体分析一下。
【例】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监测,科学家分析了4257名青少年的数据,这些孩子在12岁、14岁和16岁的时候,戴着加速计,在至少3天的时间里跟踪他们至少10个小时并随访6年。加速计客观记录佩戴者是否正在进行轻度活动,是否正在进行中度体力活动,或者是否久坐。研究发现,在12岁、14岁和16岁时,每天每增加1个小时的久坐时间,到18岁时抑郁评分分别增加11.1%、8%、10.5%。科学家据此得出结论,青少年久坐,不运动会增加抑郁症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这些久坐的青少年大多数沉迷恐怖类游戏,对他们精神造成严重影响
B、这些孩子中,家境不好、长期奔波兼职的青少年也会患上抑郁症
C、这些孩子中,长期久坐的青少年最终学习成绩普遍好于同龄学生
D、与成年人相比,经常久坐不运动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事实上很低
【中公解析】A。题干的结论是:青少年久坐,不运动会增加抑郁症风险。
A项:这些久坐的青少年大多“沉迷恐怖类游戏”,且该因素会对他们精神造成严重影响,而抑郁症与精神密切相关,即也就是说明在这些久坐的青年中有可能是沉迷恐怖类游戏导致抑郁症风险增加而不是久坐导致的,另有他因,可以削弱;
B项:指出家境不好、长期奔波兼职的青少年也会患上抑郁症,但并不明确家境不好、长期奔波兼职的青少年身上是否同时存在“久坐”这个因素,没建立与“久坐”之间的联系,属于不明确项,排除;
C项:长期久坐的青少年最终学习成绩更好,与抑郁症风险无关,排除;
D项:经常久坐不运动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低于成年人,与抑郁症风险无关,排除;
通过这道题目,相信大家也能发现,所谓“真、假另有他因”,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与题干建立了明确联系,所以做题时不妨多考虑一下选项是否与题干紧密相关且十分明确,三思而后行,做出最优选择。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