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吉林公务员考试在哪查职位?
2025吉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在哪里看?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网址为吉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 jlgwyks. cn,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已于2024年2月4日发布,2024吉林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4341人,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2024年度吉林省省直和各市州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与报考资格条件一览表(见附件1-10,以下简称《职位表》),有关报考政策规定详见《2024年度吉林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见附件11,以下简称《报考指南》)。
报考者对《职位表》中有关职位的专业、学历、学位、经历等资格条件有疑问的,可先查看《报考指南》;如需要咨询,可拨打《职位表》注明的咨询电话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报名时间为2024年2月19日8:30至2月23日14:30,报名网站为吉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 jlgwyks. cn)),笔试时间为3月16-17日,吉林省考职位表如下:
历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 ||
年份 | 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2024年 | 查看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2023年 | 查看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2022年 | 查看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仅供参考>>>2024吉林省考招录4341人 近六成职位限定应届毕业生报考
2024年2月4日,在年前最后一周,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招录政策发布,明确了各项安排:考生可于2月19日8:30至2月23日14:30登录吉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lgwyks.cn)进行报名。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3月16日—17日。报名时间在春节之后,现在距离报名还有一段时间,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先仔细研究一下职位表,结合自身条件和岗位需求选取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位,等报名入口开放就可以直接报名了。
2024年招录4341人、3514个职位。比2023年减少了350人。因此考生们要珍惜机遇,在备考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争取进面试。
一、省直招录人数
地区 | 招录人数 | 职位数 |
---|---|---|
省直 | 1603 | 1093 |
长春 | 625 | 520 |
吉林 | 492 | 429 |
白城 | 306 | 270 |
白山 | 257 | 229 |
松原 | 249 | 221 |
延边 | 247 | 226 |
四平 | 238 | 217 |
通化 | 223 | 211 |
辽源 | 101 | 98 |
总计 | 4341 | 3514 |
从吉林各地招录情况来看,今年省直、长春、吉林市依然稳坐前三,近三年来均是如此。省直、招录人数共1603人,其他地区。位列第二的省会长春招录625人,比省直少了一千人左右。省直职位综合来讲相对更吸引考生,中公教育建议考生不能盲目填报,也要结合自身条件、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职位的用人要求综合衡量之后再报考。
二、近两千个职位考查B类
科目类别 |
招录人数 |
占比 |
职位数 |
占比 |
---|---|---|---|---|
A |
1332 |
30.68% |
1049 |
29.85% |
B |
2243 |
51.67% |
1993 |
56.72% |
C |
289 |
6.66% |
127 |
3.61% |
D |
477 |
10.99% |
345 |
9.82% |
总计 |
4341 |
|
3514 |
|
在2024吉林省考职位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列“科目类别”,2024吉林公务员考试职位的科目类别分为ABCD四类,中公教育在此为大家做具体解释:
“A”代表该岗位属于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中的甲级,考察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甲);
“B”代表该岗位属于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中的乙级,考察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乙);
“C”代表该岗位属于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中的丙级,考察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丙);
“D”代表该岗位属于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中丙级,考察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丙)和《公安专业科目》考试。
从上表中可以,考查B类科目的占比,2243人、1993个职位考B类科目,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1.67%、总职位数的56.72%。
三、58%职位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
招录对象 |
招录人数 |
职位数 |
---|---|---|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
2562 |
2044 |
2024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
96 |
2 |
不限 |
1453 |
1248 |
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
126 |
120 |
退役大学生士兵 |
56 |
52 |
社区干部 |
24 |
24 |
本县(市、区)事业单位人员 |
15 |
15 |
村干部 |
9 |
9 |
总计 |
4341 |
3514 |
从招考对象来看,2024吉林省考招录有2562人、2044个职位面向应届毕业,还有96人、2个职位限定2024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2658人、2046个职位限定应届毕业生报考,占总人数的61.23%、58.22%。
四、77.75%的职位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招录
学历要求 | 招录人数 | 占比 | 职位数 | 占比 |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 3336 | 76.85% | 2732 | 77.75% |
大专以上学历 | 950 | 21.88% | 739 | 21.03% |
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 9 | 0.21% | 9 | 0.26% |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 46 | 1.06% | 34 | 0.97% |
总计 | 4341 | 3514 |
更多信息详见》》》2024吉林省考招录4341人 近六成职位限定应届毕业生报考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
1.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经过长时间博弈和磨合后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许多合理性,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治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未能适应新情况,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须进行改革;二是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这一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把控国际外交话语权,将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机制。因此,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2.凡论问题,皆要弄清文体的要素。人们习惯上把议论文分为三个要素,即论点、 论据、论证。而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文以‘说明白了’为,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叶先生讲作文深入浅出,没有花架子,遵循作文构思、写作规律,是务本的做法,不同于后来者的舍本逐末,把雕虫小技说成作文的规律,把百花齐放的议论文弄成了千篇一律。议论文既然要 “说服他们”,那么写作者首先就要明确这个“他人”是谁,这一点,便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前奏。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
A.叶圣陶先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正本清源
B.论点、论据、论证并非议论文最重要的要素
C.写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论辩对象,即“对谁说”
D.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关键分别是“说明白了”“说服他人”
3.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认识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获得解答
B.科学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的人类生活
C.生命的意义就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寻求生命的意义无法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答案
1.【答案】A。中公解析: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定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第一句引出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话题,第二句接着指出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不适应新情况,需要改革国家主导产业的弊端。最后通过因此得出结论,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必须重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所以文段重点落在最后一句话,说的是要重视全球治理体系的两方面问题,接下来自然要围绕如何重视这两方面问题展开论述。A选项说的是我国参与改革的路径,是针对性解决全球治理体系两方面问题的对策,保留。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偏离文段中心话题“全球治理体系”,排除;C项,文段尾句主要强调如何正视问题,故下文不可能围绕“机遇”进行论述,并且所面临的挑战前文也涉及过,前文已述不选,排除;
D项,当前存在的“制度缺陷”文段已经论述过,前文已述不选,排除,综上所述,选择A选项。
2.【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第一句话论问题要弄清问题的要素。第二句话引出要素的话题,就议论文中的要素加以说明。第三句话通过“而”强调任何议论首先都要明确论辩的对象。第四句话通过举例论证前文,列举叶圣陶先生《文章例话》中的内容说明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第五句话继续讲叶先生的例子论证前文。尾句再次强调了议论文首先要明确论辩对象。所以文段的重点就是首句:任何议论首先要明确论辩的对象。所以选择C。
3.【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先提出“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第二句然后用“如果……那么......”进行引导表述,最后结尾表述了一个消极的情况,可知第二句属于反面论证,为第一句的观点进行论证。文段行文为“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第一句。也就是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所以本题选D。
(责任编辑:李明)